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3) 一条小船 诞生一个大党

发布时间: 2021-04-30 19:28:21 已阅读: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会议被迫中断。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

    据王会悟回忆,一大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一片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党纲》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

    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闭会时,全体代表在这艘船上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这次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别离开了嘉兴,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启航,中国的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由此得名并名扬天下。

    多年以后,毛泽东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决定建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建成开放,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红船纪念船正式下水,向世人展出。

    1964年,董必武重访南湖。登上画舫后,他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全党“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1985年,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2017年10月3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瞻仰。当日下午,又从上海来到浙江嘉兴瞻仰红船,并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100载光阴似箭,100年沧桑巨变。从1921年到2021年,从58名党员发展到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一路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青年党员说

党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可以说,南湖红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红船启航,是实现中国梦真正的起点;红船劈波斩浪,开辟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道路;“红船精神”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刁亚红)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深刻阐述了“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时代价值。“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激励着我们党砥砺前行、发展壮大,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中共党员,作为“先锋队”的成员,必然要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勇敢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李金刚)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映照在红船起航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乘风破浪。”(袁悦)

供稿刘俊聪

研究生第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