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16) 丰碑屹征程,信念筑功成
发布时间: 2021-04-30 20:27:35 已阅读: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此期间,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红军牺牲了营级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约二万五千里的行程,红军战士们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顺利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据记载,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文章《丰碑》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给予别的战士,用自己的身躯铸成了一座屹立于风雪中不倒的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为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丰碑》原文。
《丰碑》的创作源于作者李本深所在军区文化部的部长,这位部长是贺龙120师的老战士。他与作者散步时回忆起当年120师过云中山,天气奇寒的场景“冻得人直想尿尿,只想哭。”在那座山上,活活就冻死了两个人并且都是后勤部的人,于是作者有感写下来了这篇文章。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青年党员说
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一座丰碑,无数革命先烈伫立在了风雪中,长眠在了草地上,但是他们的眼神是坚定的,步伐是坚实的;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避寒,但他们以共产主义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作为食粮,以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照耀着长征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中,才有了新中国和新时代的我们。为此,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因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单馨瑶)
寒风凌冽、皑皑白雪冻僵了战士们的身体,却丝毫冷却不了他们炽热的心。即便食不果腹、筋疲力尽也丝毫动摇不了战士们朝着胜利进军的决心。他们互相搀扶着,拼尽全身力气,与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凭借钢铁般的意志,赢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的胜利,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去完成一切不可能的奇迹。
如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弘扬和发挥当年伟大的长征精神,攻克新征程上的“重重雪山”,去赢取属于我们的最终胜利!(陈婉琦)
我想用“一二三”概括长征:“一”是一个目标,即保留革命火种,抗日救国;“二”是二万五千里路程,是长征的过程;“三”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结果。“一二三”这三个数字看似轻如鸿毛,实则重于泰山。我们很难想象翻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的长征之路的艰难险阻,甚至很多牺牲的红军战士我们都不知其姓名,但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长征英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辈应牢记历史,将长征精神的火炬代代传承下去。(黄美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越过雪山和草地,风霜和雨雪磨砺出了钢铁般的长征精神。红军用奉献、坚强、无畏,谱写出壮丽史诗。
在当今时代,我们或许已经很难再同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但长征精神仍然如同火炬,深深地温暖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的新长征。在这条路上,我们将依然勇往直前、艰苦奋斗——那么胜利若不属于这样的人民,又该属于谁呢?(枉文雨)
毛主席在总结长征时曾将长征比作“宣言书”,在我看来,这个比喻庄严而掷地有声。回顾长征历史,在北风卷地、漫天飞雪的路途中,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为了荒野中的丰碑,他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为战友指明前进的道路,而从他身边走过的红军战士依旧迈下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是在向困难宣战,诉说着长征精神永不倒的宣言。这里的长征精神是不屈不挠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久坚持的精神,是舍生取义的精神。
今天的我们正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物质条件比长征期间优越许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继承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长征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宣言。(王然)
供稿: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黄钰 杨丽梅 审核: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