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54) 信仰的味道—追望大道者
发布时间: 2021-05-22 18:31:34 已阅读:1891年1月18日,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农户家庭。陈望道的父亲陈君元,经过多年的努力,攒了一些家业。陈望道作为家里的长子,为了给弟弟妹妹们一个学习的好榜样,读书非常刻苦。早年曾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和浙江之江大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倒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很多有志青年为了寻求救国之道,纷纷去国外留学,陈望道也加入了出国留学的行列。他于1915年赴日本留学,在留学期间还结识了河上肇、山川均这两位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早期社会主义者,陈望道阅读他们介绍马列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著述。在他们的影响下,经历了“教育救国”、“科技救国”心路历程的陈望道,思想上更进了一步,他认识到“救国不单纯是兴办实业,还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他最初的愿望就是希望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来改变我们国家的制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毅然回国到了杭州,而当时浙江的新文化运动现状却令他有些失望。正当他进退两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浙江第一师范的校长经亨颐看中了陈望道,邀请他出任浙江第一师范国文教师。
一师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所以陈望道回来后,他就觉得一师可以为他施展抱负提供一个舞台。上任后,陈望道为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鲁迅的白话文《狂人日记》。接着他会同刘大白、夏丏尊、李次九“四大金刚”展开了影响深远的国文改革,竭力主张推广白话文、废除文言文,在中国的汉字的书写上,提倡横排书写。
同时,陈望道又创办了《校友会十日刊》,大量刊载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文章。陈望道又资助学生施存统、俞秀松等人创办了《浙江新潮》,指导施存统完成了《非孝》一文。在这篇反封建伦理道德的文章中主张在家庭中用平等的爱代替不平等的孝道。没想到一经刊载就遭到了省当局的查封。1919年12月7日,65名省议员联名电告到大总统徐世昌。
一师风潮越演越烈,反动当局更是变本加厉,先是查封了《浙江新潮》,接着要开除校长和以陈望道为首的“四大金刚”,最后要停学封校,从而引起了全校师生的抗议。学生们一致反对撤换校长经先生,主张挽留,不达目的,决不甘休。一师学生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的声援。来自北京等地和全省知识界教育界的电文像雪花一样飞来,这些电报无一不在支持经校长的浙江一师,又无一不在谴责浙江当局。
省长齐耀珊自接北京等地函电谴责后,极为愤怒,于3月29日晨即派五百余名武装军警,进入第一师范校,欲将学生们强行拉出学校,学生誓死不屈,高喊“留经(校长)不成,一致牺牲。”的口号,杭州其他各校学生闻讯,纷纷前来支援,他们冲破封锁,进校与一师学生会合,共同与军警对峙。最后在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和指责下,省长被迫下令撤围,收回解散一师的命令,并同意学生提出的“任免校长须得学生同意”的要求。4月17日,全校复课,一师风潮终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风波过去后,虽然上面撤回了对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撤职的命令,但陈望道还是被迫离开了第一师范学校。但他教育出的学生,已然投入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中,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的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开始广泛传播,人们迫切需要有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失了业的陈望道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当时上海著名的报刊《星期评论》,邀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因为陈望道不仅有很高深的中国传统的文字功底,特别是他能熟练地运用白话文,并且外文功底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所研究。于是陈望道接受了这项重大的任务,带着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回到了他的故乡,着手翻译工作。
这时候适逢春节期间,他为避开人们走访的干扰,躲进家里的一个柴屋,堆柴火的小屋子闭塞杂乱,没有桌子,他就拿来两条板凳,搭了一个床板就当成桌子,拿几捆稻草放在地下,就是凳子。他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为怎么把马克思的深刻思想变成中国语言,煞费苦心。第一句话就把他难住了,他经过反复的推敲琢磨,翻译成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引用。
他翻译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陈望道的母亲非常心疼他,南方的冬天又冷又潮,柴房里,没有保暖设备,他母亲就灌了一个汤婆子,给他取暖;又怕他饿着,就包了几个粽子给他送来,旁边还放了一碟红糖,叫他趁热吃;全神贯注的陈望道,错把墨汁当红糖,蘸着粽子吃的满嘴是墨,还全然不知。当母亲问他红糖够不够甜时,陈望道还连连说:够甜,够甜了!
1920年5月,陈望道带着翻译好的《共产党宣言》去了上海,交给了陈独秀和李汉俊审核校阅。正在校对印刷时,巧遇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话谈中说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是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第一本书。他还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多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陈望道始终忠诚于党,坚持真理、坚持原则,陈望道说:“我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我的力量。”1977年10月29日,陈望道因病逝世,临终前,他把毕生积蓄的22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党组织,以此践行了他终生不变的信仰。
青年党员说
信仰是什么,我想,信仰应该是一团炙热的烈火,因为它能让我们在寒冬中依旧昂扬而立;我想,信仰应该是颗闪耀的星星,因为它能为漆黑的夜晚照亮前路;我想,信仰更是一份真实的坚定,让我们能以墨为汁书写它的甘甜。从革命先贤陈望道先生那里,我们便能看到,正是因为信仰,才使得他废寝忘食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正是因为信仰,才驱使他奋力传播马克思主义,誓要为黑暗中的新中国带来一份光明。追望大道者,亦矢志不渝矣。如今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信仰的力量,淬炼自己的党性,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并为其奉献自己的光热!(袁锦邑)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形态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姿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未来,是共产主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担负责任、牢记使命、传承光大,让信仰的力量永放光芒。(李琳)
在那腥风血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就像黑暗里的火把,引领无数人集结到共产党的旗帜下,追求真理,向往光明。为了共产主义,为了人民民主、自由、平等和幸福,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义无反顾。他们是理想的殉道者,社会的探索者,主义的践行者,是伟大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私的牺牲者,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至今还在鼓舞着我们斗志。(段煜婕)
纵观陈望道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而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共产党宣言》,照亮和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初心守护着它,它塑造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共产党人又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诠释它。墨汁为什么那样甜?这种信仰的味道,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刘俊聪)
供稿: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向芑润
审核: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