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60) 罗广斌与《狱中八条》——红岩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6-04 15:19:01 已阅读:1948年9月,在成都开展统战工作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被关押至重庆渣滓洞监狱。
1949年2月,罗广斌被转押至重庆白公馆监狱。罗广斌与狱中领导小组的同志们用秘密方法和狱外党员相互联系,交换意见,组织和领导监狱中的地下斗争,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因为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所以他是最有可能活着出去的人,因此他开始肩负起这项特殊的任务,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向党提交这份报告。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三天。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内的共产党员和其他进步人士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罗广斌带领十多位革命志士冒死突围。成功脱险后,他们迅速将监狱中与同志们的讨论,尤其是狱中党组织对革命工作的分析、总结和建议整理了出来。
在重庆解放后的第25 天,罗广斌向中共重庆市委提交了《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1989年,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胡康民根据川东地下党老同志肖泽宽提供的线索,在重庆市档案馆找到了这份《报告》并加以整理和挖掘,将第七部分即《狱中意见》中的八条内容进行了提炼,分别是:
1.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2.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3.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4.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5.切勿轻视敌人;
6.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7.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8.惩办叛徒特务。
青年党员说
从渣滓洞到白公馆,人间地狱关押住了革命志士的身,却关押不住他们不懈斗争、坚韧不拔的心。黑暗中“等革命胜利了”的相互鼓励,红色被面制作的特殊五星红旗,秘密交流费尽千辛万苦整理而成的报告……在个人安危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共产党员仍能够凝心聚血,总结重庆工作失败的经验教训。哪怕是对今日而言,仍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
这也使我联想到近日热映的《悬崖之上》,在电影中主角们执行的任务代号是“乌特拉”,在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黑夜固然漫长,黎明终将到来。无数革命志士倒在黑暗之中,为我们揭开了黎明的大幕。我们在追忆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挥洒热血乃至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更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在和平年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张若彤)
“狱中八条”是无数因叛徒而被捕的烈士们的血肉凝结而成的,是“血的教训”,是在警醒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过程中,党性建设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罗广斌和各位党员同志们即便是面临生命的终结,依旧牵挂党的生存与建设,这是他们作为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的体现。
罗广斌与牺牲的党员同胞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充满“血与泪”的政治嘱托,更是一个活脱脱的政治榜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我想“无数的罗广斌”们就是最好的回答: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我们的党员有血性、有修养,有为了党的建设牺牲一切的精神。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明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是我们毕生理想信念的外化形式,因而我们更应该重视自身的党性修养,重视自身作风建设,永远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做新时代作风建设的力行者。(黄素文)
七十多年前,一份报告在黑牢中孕育诞生,白公馆、渣滓洞烈士们从最真实的斗争情况中提出了自己对于革命经验教训的认识,那就是—“狱中八条”。这是一份珍贵的党史资料,一份厚重的党性教材,一份沉甸甸的政治嘱托,对我们今天常抓常讲的党建有着重要的意义。重温“狱中八条”,我们像是在与革命烈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字一句深深烙印在我们心头。时代虽然变化,但是危险仍然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将纪律放在第一位,严防一切腐败问题,唯有牢记初心,方能不忘使命。(黄钰)
“狱中八条”凝聚着先烈们对党的无限忠贞,寄托着先烈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我们党的殷切期望,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狱中八条”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切实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着力抓好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不为名、不为利,在生死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不仅是党员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还是党的目标指向,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
信仰之基一时一刻也不能松动,精神之钙一丝一毫也不能缺少。每一名党员都要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担责任,把信念与担当落实到行动中。(赵健廷)
供稿: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李凯悦
审核:汪全洲、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