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54) 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

发布时间: 2021-06-04 15:16:38 已阅读: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当初作为南桥总会主席的陈嘉庚在参观延安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走近延安,从曾经陕北的一个普通小城到如今革命的圣地,在党中央进驻延安并进行的长达13年的革命实践探索中,我们便会找到答案。

1934年10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行程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其后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落脚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在陕北吴堡川口东渡黄河,其间共约13年,是为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时期,延安俨然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在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战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今子长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科学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次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党中央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后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次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者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947年 3月13日 蒋介石令胡宗南率25万军队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解放区。3月19日,中共中央机关和陕甘宁边区部队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党中央机关坚持在陕北巧妙地与敌周旋,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4月22日,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在延安,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1938年中共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确定了党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斥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也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普遍的整风运动开始。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毛泽东向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在延安,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党中央进驻延安时,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中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将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在三年内变成“塞上江南”,而一首名为《南泥湾》的歌谣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1940年3月,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视察团”回国慰问抗战军民,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回国考察和慰问,原本对国民党给予厚望的陈嘉庚在重庆目睹国民党奢侈腐败的生活后大失所望,却对知之甚少的共产党更为好奇,于是陈嘉庚不顾蒋介石的极力阻拦决心去延安,在这里看到中国领导人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简朴作风后感叹道,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成熟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全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在这里毛泽东思想从孕育到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青年党员说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在万般艰苦中创造了辉煌奇迹。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色精神的发祥地,是我们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延安的13年,是党和革命事业受到重创后再次出发的13年,是党和革命事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检验、成熟、丰富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延安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不仅属于过去,还属于现在和未来。尽管当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物资条件是那样匮乏,生活环境是那么艰苦,但仍有无数共产党人奔赴延安,那是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的理想和信念,激荡着无数知识分子,有志青年的心。

当今时代,延安精神仍是我们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的行为指引。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秉持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焦思梦)

为什么遭遇重挫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在延安能够绝处逢生?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浴火重生?了解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我寻找到了答案。

在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了全国抗战使得延安最终回归人民的怀抱,又是在这里,形成了我党长期实践探索的经验,更是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重大事件与辉煌业绩,重现了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让我们体会到了在延安时期我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我们新时代的学生党员同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忘初心,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更应该牢记革命先辈的精神,感知延安岁月,明理增信!(吴晓兰)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党排除万难创造辉煌的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间党的革命事业由弱变强、党的理论不断发展,这些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延安是培养革命干部的大熔炉,中央党校、抗大、女大等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了解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后,我对党的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党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也就是在学习党在革命由弱变强中产生的精神、经验和智慧。即使是在今天,延安精神依旧熠熠生辉,值得每个人去学习。作为党员,我们更应该学习继承延安精神,坚定政治信仰,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王思钰)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它发扬光大,同时在其指引之下,更好地实现自我、建设祖国!(黄越)

供稿: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向岂润

审核: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