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56) 断肠英雄陈树湘:宁断肠不断脊梁
发布时间: 2021-06-04 15:15:40 已阅读: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福临镇一个佃农家庭,1921年与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相识,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长沙农民武装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跟随毛泽东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数百次战斗,由一名普通士兵升为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当红三十四师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江后,湘江已经被国民党的军队全部封锁,红三十四师已无法渡江。奉中革军委之令,陈树湘带领红三十四师余部从广西境内翻越都庞岭进入道县,伺机摆脱国民党的追兵,在湘南一带打游击,保存革命力量。然而,敌众我寡,红三十四师边退边战,沿着都庞岭山脚退入江华境内,又进入道县境内,牺牲惨重。弹尽粮绝之时,陈树湘于道县四马桥境内受伤被俘。在敌兵押送他到县政府的路上,陈树湘趁敌不备,在石马神庙,把手伸进受伤的腹部,绞肠自尽。
陈树湘英勇牺牲后,国民党地方保安团为了得到赏钱,割下了他的头颅到长沙领赏,他们将陈树湘的头颅挂在长沙城小吴门的石柱上示众,而城外的瓦屋街,便是他家低矮的房子,紧闭的木门后面,是他卧床不起的母亲,还有日夜思念他早日归来的年轻妻子陈江英……
长征出发时,红军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六千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不幸被俘,他撕开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烈士已逝, 但人民永远记得他。陈树湘战友、时任红三十四师一○○团团长、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韩伟将军的后人, 遵照其遗愿, 为红三十四师六千将士立“无字碑”, 为师长陈树湘塑像。在陈树湘家乡长沙县, 福临镇文化站设有专门的陈树湘烈士事迹陈列室, 树湘文化广场即将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 烈士旧居修缮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开慧镇中心小学还开设了“陈树湘”班。在陈树湘牺牲地道县, 近些年来, 不仅修缮了陈树湘烈士墓, 规划了陈树湘烈士和红三十四师战斗地、陈树湘烈士被捕地和断肠明志地等重点纪念地, 还编排了《忆》《红军墙》等主题舞蹈节目, 筹拍纪念电影……革命精神不断弘扬光大, 红色基因正溶于血脉、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2019年全国两会、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等重要场合深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革命故事,并反复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从参加革命那一刻开始, 直至牺牲, 陈树湘始终赤胆忠心, 为革命冲锋陷阵, 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热血忠诚和坚定信仰。以陈树湘为代表的红三十四师全体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名垂青史、光耀未来!
青年党员说
陈树湘是无数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革命烈士之一。陈树湘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秋收起义,在井冈山、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中浴血奋战,在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他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陈树湘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敢于牺牲,是践行长征精神、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苏继月)
陈树湘断肠明志的英雄壮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是留给后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朱海艳)
坚定理想信念是铭记初心使命的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我们应从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举中,体悟初心和使命,增强政治定力,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杨亚楠)
敢于担当尽责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体现。敢于担当、知责尽责,是共产党员的鲜明品格和必备素质。陈树湘作为一名党员,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履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作为一名红军指挥员,他遵守纪律,服从命令,担负应有的责任。在新的时代,我们要自觉学习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担当奉献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战略定力和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段煜婕)
供稿: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鲁鹏
审核: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