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镛先锋│@100名党员讲100个党史故事(74) 乐在惊涛淡功名——黄旭华
发布时间: 2021-06-17 11:01:41 已阅读:黄旭华原名黄绍强,1926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他从小立志从医,但是后来,一场战争的爆发让他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幼小的黄旭华眼看国家在战争中饱受列强的迫害,最终立志造飞机、造大炮、造军舰,以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1947年,21岁的黄继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1949年,黄旭华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7月,黄旭华被选派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工作。1954年,他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扫雷艇和第一艘猎潜艇。但年轻的黄旭华并没有自此走上一条荣誉之路,而是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隐姓埋名、不为人知的研究生涯。
1958年,34岁的黄旭华被秘密召集到北京,担任了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从此,他和一起搞研究的同伴们离家30年,在没有人烟的荒岛上开始了长达30年的技术研究生活。在这30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路攻克了种种技术难关,突破了核潜艇最关键、最重大的七项技术,实现了我国核潜艇装备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壮举,让茫茫海疆有了中国的“钢铁蛟龙”。198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核潜艇在南海进行第一次极限深潜试验,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坚持亲自下海参与深潜,他坚定地说:“我是总设计师,我不仅要为这条艇的安全负责到底,更要为深潜试验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到底。”
在这30年里,他与家人和亲友唯一的联系只有145信箱,父母多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却只能保持沉默。直到父亲去世,他的家人仍然对他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也很遗憾地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当有人问黄旭华是否曾经感到后悔,他给出的答案是:“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国在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没有家从何谈孝。我对母亲承诺常常回家没有做到,但我的保守党的机密这个诺言坚决做到了。”
黄旭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潜艇第一人。1989年,黄旭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11月,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年9月,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黄旭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党的誓言,他用一生的时光,做到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深潜”了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青年党员说
宁可毕生默无名,但求蓝鲸出大海。鲁迅先生所谓“国之脊梁”,说的就是黄旭华院士这样的英雄吧,舍小家为国家,“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刘俊聪)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助力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有多少像黄旭华院士的前辈“为国深潜”,我们向心中最闪亮的他们致敬,也希望崇尚科学、崇敬科学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鲁鹏)
弃医从工30年,深潜海底龙宫赫赫无名;以身许国一甲子,托举国之重器从无到有。黄旭华院士的人生经历,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这种精神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也感召着我们投身于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张岚)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黄旭华院士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毕生奋斗,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树起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无愧为国之脊梁、国士无双。我辈科研人,更当努力学习,跟随前辈的步伐,扛起我们时代的责任,用知识和行动报效祖国。(李琳)
供 稿: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王博
审 稿: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