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行万里话初心 | 红心向党,初心如一(十六)
发布时间: 2021-10-15 16:43:31 已阅读:以“路”致富,为人民服务
康其平,男,1959年参军入伍。1963年退伍后因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万州县县委组织部参加学习。后来为了建设家乡,他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云阳县太平镇担任乡镇书记。
康其平的个人照
为响应国家“要想富,先修路”口号向上级领导申请并组织建成了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梨树乡协和村的第一条机耕道。为了实现与邻镇之间的经济沟通带动经济发展,由万州县县政府(今万州区)许可拨款,组织当地居民与地区基层单位修建桥梁。
践行美好初心的背后,却面临着重重阻碍。一些村民因为自己的耕地会被占领而拒绝修建机耕道,起带头引领作用的部分生产队队长也表示反对。康其平老爷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大队长进行动员,再对一些坚决反对的村民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和其他村干部的努力下通往村里的第一条公路终于得以修成。“大家可开心了。修了公路,拖拉机、收割机、汽车来去自如,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汽车也可以开到家门口,家家户户都看到了修路的好处。” 老爷爷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从老爷爷的回忆里,我感受到了他的骄傲,一种为人民办实事的成就感。当问道他是什么原因让自己有了修公路的想法,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够有这么大的毅力去开展动员工作的时候,老爷爷说:“那个时候穷啊,一心只想着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善村民们贫穷的生活面貌,也正是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是因为有党的引领自己才能够坚定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康其平与实践队员交流中
除了敢于办实事的魄力之外,老爷爷还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人民公社还未解散时,是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经济生产。生产大队下面由一些生产队组成,其中不乏一些较为落后的生产队。为了改善生产队里的落后队的生活处境,老爷爷将收音机等家里的值钱物件变卖去购买秧苗,让落后的生产队村民们有条件自力更生、吃得饱饭。
历经时代的变革,康爷爷领头修建的公路早已换上了新装,但老一辈人走在这些焕然一新的大路上依然能够记起康爷爷为镇上村民们做出的贡献。康爷爷也成为后辈奋进的楷模。在采访的最后,康爷爷从居住条件、饮食状况到正在开展的东京奥运会表达了自己看到今日中国蓬勃发展的喜悦和激动之情。他寄语我们后辈,“望我们珍惜我们所处的年代,紧跟党走,去拼搏去努力!”
供 稿/图:张洪
审 核 | 汪全洲 李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