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王晖:半床被子红色故事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发布时间: 2021-05-06 22:39:27 已阅读: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王晖:半床被子红色故事中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前言

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百年党史中,有无数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这堂课,我想讲一个长征中的小故事,半床被子。

第一部分 故事经过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难。

      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专门追击红军。红军在汝城遭到敌军的顽抗,迫于形势只好放弃汝城,翻过大山向宜章进军。汝城有一个文明乡,过去叫文明司。1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文明司。11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给在文明司担任卫戍司令的李维汉发电,命令他率部继续钳制敌人,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红军就是这时经过了一个叫沙洲的村子。

        1934年11月上旬的一天,中央红军卫生部进驻到沙洲瑶族村,因为当时的村民受到地主豪绅的反面宣传影响,村子里大部分人都跑到山里躲了起来。朱分永的奶奶徐解秀因为小脚又背着刚一岁的儿子,没有来得及走远。

“当时我奶奶发现那些红军不仅没搞破坏,没有乱动村民的东西,还帮村里人打扫了房间,挑了水,就走回家里去了。”朱分永说,徐解秀回家后发现一些红军睡在了自家门前,就答应了一位男红军的请求,让3名女红军一起跟自己睡在厢房里,当天晚上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红军要走了。为了感谢徐解秀,她们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红军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在她们互相推让的时候,红军大部队已经开始翻山。徐解秀和丈夫朱兰芳送她们走过泥泞的田埂,到了山边时,天快黑了。徐解秀不放心,想再送一程,因为是小脚,走路困难,就让丈夫送她们翻山。

      红军离开沙洲村后,敌人随后赶来,把全村人都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女红军留给徐解秀的半床被子也被搜走了,还把她拖到祠堂里跪了半天。

第二部分 故事后续

    1984年11月初,重走长征路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来到了这个村庄。80多岁有点恍惚的徐解秀以为是红军回来了:“你们打回来了?你们胜利了?那3名女红军什么时候能来?我家男人怎么还不回来呀?”闻听此言,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看完这篇文章的谈话:“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

     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并表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三位女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

        后来罗开富到北京,也跟这三位老红军汇报过。很多老红军都说,我们会继续找她,但是在找到她之前,你先代我们去送一条被子过去,感谢她当年对红军的帮助。

1991年,当罗开富拿着被子赶到这个地方时,老太太几天前已经去世了,所以罗开富就跪在那里,说:“大娘,我来晚了!”后来她的孙子告诉罗开富,老人临走时还说:“你爷爷回来告诉他,不是我不等他了,我等了快60年了,每年都到山边去看,看不来,我不拿红军的被子都可以,他们肯定是老了来不了了。一定要把路修好,党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这些话给后辈传下去。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

第三部分 重要领导谈半床被子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讲述了这个故事。他提到徐解秀老人的话:“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正是坚守着一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初心”,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重要领导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为了说明“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半床棉被”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为了说明“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在“半床棉被”的故事里,女红军临走时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