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二支部党员畅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记本科第二党支部2月组织生活会
发布时间: 2021-03-06 12:06:09 已阅读:2月20号,国家治理学院本科第二党支部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开展了线上交流讨论活动。
支部书记肖颜同志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我们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过程中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高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新时代快速发展。
王奕丹同志在交流发言时谈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点在于促进社会多方参与,增强公众责任感和参与能力。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以及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当中去,改变自身思维,立足自愿、无常、利他、公益四个基本点,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参与到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感知社会的需求,在满足他人需求的同时找寻自身价值所在,更好融入社会和国家建设当中。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是一个满足他人需要的单方输出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所在,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年纪找到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假期和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鲜明地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治”与“理”的有机统一。刘薇同志在大学期间研究了学生会的治理和乡村的治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她重点分享了她对“治理”一词的理解:“从主体上看,学生会的治理主体从学生到班级到社团到学院层面、学校层面。乡村的治理也是从村小组到村民代表大会到村民委员会再到乡镇政府。所以,我认为治理一定是多元主体互动的一个过程。从核心来看,治理以自治为主,自治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学生会服务于同学,村民委员会服务于村民,国家服务于人民。所以其核心是服务对象。从方式来看治理是多元的。学生会的治理依靠的是上级的指导、正式的组织架构、学生的素质。乡村的治理依靠的是法治、德治、自治。所以,能看出治理不仅依赖于正式的显性途径还依赖于非正式的隐性途径,比如学生会正式的文件、组织架构,非正式的学生骨干的个人魅力、能力、品德;乡村中正式的村约民规、村民委员会,非正式的德高望重的老者等等。”
黄琳同志在发言时谈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一是制度与治理的关系,制度是治理的基本依据,治理是制度的具体演绎,国家治理与国家制度相关联;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的是一种运行规则和制度保障,而制度执行则赋予了国家治理以强劲的生命力,并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能够转化成治理效能;三是中国疫情防控制度和治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极强资源调动和人员动员能力的政治体制,在高层决策效率和政策制定科学上具有显著优势,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和政府的快速有效管控,疫情在爆发初期便被基本稳控。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将更加成熟定型,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服务和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身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抓好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放眼未来,把握大局,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谭潇筱 审核/肖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