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毛兴贵:政治权威及其两种证成进路

发布时间: 2025-05-08 19:05:19 已阅读:

5月7日下午,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问道·闻道”学术论坛在17教(漱溟楼)301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学院哲学系副主任毛兴贵教授主讲,讲座的题目是“政治权威及其两种证成进路”,学院哲学系单正齐教授、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郭涛副教授担任与谈人。学院副院长何健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毛兴贵教授点明主题,强调政治权威问题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关乎国家统治权力的合理性及公民服从义务的深层思考。他从日常生活实例切入,引导听众反思国家权力要求的规范性基础,进而引出对政治权威本质的探讨。

讲座中,毛兴贵系统区分了理论权威与实践权威。他指出,理论权威基于个人的专业知识、能力或智慧,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知识和建议,虽能为提供信念的理由,但并不能提供直接的行动理由,并以医生的诊断建议虽能让患者形成生病的信念理由但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取决于自身诸多因素为例,进一步解释了理论权威的概念;而实践权威则基于特定身份地位或职务,其主要功能是对行动提出规范或命令,其提出的要求构成行动的直接理由甚至义务,与理论权威的建议性质截然不同。

随后,毛兴贵深入阐释了政治权威的内涵。政治权威属于实践权威,作为一种统治的权利,它包含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司法等一系列权利。同时,政治权威是政治共同体内最高的权威,公民对其有服从的义务。他强调,要区分规范意义和描述意义上的权威,规范意义的权威涉及对统治权力的价值评价,描述意义的权威则是对政权的事实描述。

毛兴贵以柏拉图“哲学王”理论、卢梭“公意”理论及密尔具有精英主义色彩的代议制民主理论为例,指出历史上哲学家融合政治权威与理论权威的种种尝试,并指出,知识分工的细化使得政治家难以成为理论权威,二者的结合在现实中面临困境。

在探讨如何为政治权威进行辩护时,毛兴贵介绍了两种常见的证成进路。一种是正当性(justification)进路,从霍布斯到洛克,许多学者预设自然状态,指出在没有国家的情况下社会将陷入混乱,国家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康德则从权利的角度出发,认为国家可以维护人们的权利;当代康德主义者罗尔斯也提出,国家有助于维系正义,这是国家存在的重要价值。另一种是合法性(legitimacy)进路,这种进路通过论证统治权利的来源来确立国家的合法性和政治权威。例如,君权神授论将统治权利的来源追溯到神;同意理论认为国家的统治权利来自公民的授予。

在讨论交流环节,郭涛从古希腊城邦的起源切入,分析了权威模式从神权到契约的演变,指出早期城邦的权威依赖于宗教共识,而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则更多源于程序正义。单正齐结合中国哲学传统,阐释了儒家“以德服人”与道家“无为而治”对权威的理解,并对政治权威与人性、理性的关系提出思考,认为面对权威应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同学们先后就“权威程度差异是否影响服从义务”“信息欺骗是否削弱权威合法性”“严格规范意义的政治权威是否是一种乌托邦”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针对以上问题,毛兴贵予以耐心解答,让在座的师生都受益匪浅。

讲座最后,何健对毛兴贵的精彩分享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和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不仅厘清了政治权威的理论脉络,更激发了师生对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辩证思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讲座由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主办,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哲学百年中国化研究团队、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团队等共同承办。

供稿:白梓潼

供图:梁雅婷

责编:殷铭

审核: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