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莅临学院国家治理论坛
发布时间: 2020-11-24 14:50:04 已阅读:2020年11月21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王天夫教授莅临我院“国家治理论坛”开展《城市中的空间与地点及其对城市社会治理的启示》讲座。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教授受邀评议。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院长潘孝富教授主持讲座,社会学系全体师生线下参加。
王天夫教授以空间与地点的概念作为起点,从韦伯关于空间的概念出发阐释了现代空间与地点的内涵与外延,并从经典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两个维度对空间、地点与城市三者进行了探讨。回归到现代城市治理如何利用空间,王天夫教授认为第一,从人跟地点的关系培养“恋地情节”,进而解决社会治理“搭便车”的难题,区分特定的人对特定事物关心程度,从而有差异、有层次的开展动员参与;第二,传统社区治理的边界在社区范围内,但是居民的活动空间分为“社区内”和“社区外”,从而产生协调成本,因此社区治理的对象应该以居民日常活动空间来界定;第三,找到有机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的相容性,让城市特定阶层的人群有实现生活诉求的空间;第四,对于特定人群的聚集点和区域,看到治理痛点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碰撞产生的城市活力,让城市包容性发展。
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陈阿江受邀评议,他认为,空间研究成为社会学的热点原因在于诸多社会治理问题的产生都跟空间广泛联系。空间产生广义和狭义区分,广义空间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概念,具有哲学意义。现代的空间和传统的空间有很大的差别,但无论是心理认同还是我们自身的社会感受来说,空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会概念。王天夫教授的空间研究聚焦地点维度,更加微观。何健副院长与王天夫教授进行互动探讨,空间不仅蕴含静态镜像,同时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王天夫教授总结到地点的伸缩性特征和地点移动的概念使得以地点作为解释概念更具有优势。
潘孝富院长总结,并对王天夫教授和陈阿江主任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国家治理论坛首期阶段三场讲座告一段落,三场讲座学术观点前沿新颖,师生广泛参与互动,各位专家学者的讲座让我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后期会继续邀请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期国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话题,邀请学界师生持续关注。
(李爽爽供稿/汪全洲审核)